4月28日,西长安街街道召开2025年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丁、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党组织代表、街道处级领导参加会议。街道工委书记宫浩主持会议。
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轮值机制,注重成员单位互联互通、共建共享,本次会议由市文联协助承办,会上由街道工委书记宫浩向市文联传递“轮值杯”。市文联作轮值致辞。
会上审议修订《西长安街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名单》《西长安街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名单》。
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丁、街道工委书记宫浩,与新加入的两家党协成员单位——中国交响乐团北京音乐厅党支部、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党支部(蒙藏学校旧址),互换“‘红墙共融’党协共建签约书”。
街道工委副书记王延军向大会通报了2024年西长安街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情况暨“红墙共融”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实情况。2024年,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纵深推进“两个工程”,持续深化“红墙共融”品牌建设。全年,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挂牌首家“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示范点”;“数字红墙5.0”典型案例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、第三届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城市治理典型案例、2024年北京市“微改革、微创新”优秀案例;西单商业区服务中心获西城区2023年度“最美办件集体”荣誉称号;退休第三支部获北京市“六好”党支部荣誉称号。
街道工委书记宫浩发布西长安街街道“红墙共融”高质量发展2.0项目书。
1
建立“红墙共融·联委会”
立足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的共通性,凝练“思”、“力”、“能”、“文”、“商”五大关键词,组建红墙聚“思”凝共识、红墙聚“力”保平安、红墙聚“能”惠民生、红墙聚“文”润民心、红墙聚“商”促发展五大“联委会”。
2
串联“红墙共融·联动点”
挖掘街道阵地资源、加大服务力度,推出东松树党群服务中心、西单地区党群服务中心“南北”双阵地;聚焦理论学习、为民服务、治理实践三大主题,推出“三条”红墙研学路线;坚持高质量推进“1+11”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建设,实现阵地资源、品牌资源、服务资源等全方位链接。
3
打造“红墙共融·联创项”
结合街道区位特点、居民实际需求,延伸性发展“六大行动”,推出“平安维稳·同力”行动、“暖心服务·同行”行动、“心愿认领·同梦”行动、“城市焕新·同向”行动、“文化赋能·同频”行动、“双向沉浸·同心”行动六大“联创项”。
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丁、街道工委书记宫浩,和全国人大,中央统战部、市文联相关领导,共同启动街道“红墙共融”高质量发展2.0项目。
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丁、街道工委书记宫浩,向中宣部、国网北京电力、市二院、国家大剧院、汉光百货等5家成员单位代表,授牌“红墙共融·联委会”。
顺城街一小、急救中心作为成员单位代表,通过大屏幕实时滚动播放,分别认领“同梦行动”、“同心行动”两个“红墙共融·联创项”。
各成员单位代表在会上展开热烈讨论,围绕“红墙共融 聚力同行”共建共治共享主题,集思广益,共商建设良策、共谋发展之路。市城管委、北京音乐厅、三十一中成员单位代表重点发言。
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丁充分肯定街道2024年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,并就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,进一步深化“红墙共融”党建工作格局,提出三点要求。
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以党建引领锚定基层治理“新航向”。发挥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、资源整合、服务群众的平台作用,健全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、双向联动的响应体系、多元参与的组织体系,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同体。
二是要持续发挥平台融合聚力功能作用,为地区基层治理注入“新动能”。坚持走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“聚力之路”,用好“三项清单”,完善“四个双向”机制,深化社区战区制、轮值等机制;全力推动“红墙共融”提质赋能,充分释放“联委会”资源优势,下大力气做好“联动点”建设,用心用情做好“联创项”。
三是要激活地区高质量发展“一盘棋”,携手共绘首善之首“新图景”。聚焦区域定位,持续运用好双向提供服务等机制,“同频共振”凝聚高效服务共识;聚焦难点堵点,共破历史遗留问题、共解基层治理难题、共研改革发展新题,“同向发力”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;聚焦“七有”“五性”,深化项目化服务、组团式服务、常态化服务,“同题共答”用心用情为民服务。